范纪曼:潜伏敌营19年,临刑前用一木板逃出生天,晚年仍在奉献
潜伏在刀尖上的无名英雄:红色特工范纪曼的传奇人生
在新中国诞生的光辉历程中,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篇章。他们中既有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,也有在隐蔽战线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。这些红色特工们如同行走在刀尖上的舞者,在敌人心脏地带潜伏,每日与死神擦肩而过,用智慧和勇气为革命事业贡献着特殊力量。
从富家子弟到革命战士
1905年,范纪曼出生于四川梁山(今重庆梁平)一个富裕家庭。这个聪慧的少年在私塾读书时,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。然而,目睹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,年轻的范纪曼心中燃起了救国图存的火焰。1925年,20岁的他毅然离开家乡,前往武汉求学。
在武汉的校园里,范纪曼被蓬勃发展的学生运动深深吸引。他惊讶地发现,许多积极参与游行的同学都来自同一个组织—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。怀着好奇,他开始研读马克思著作,那些描绘平等社会的文字让他热血沸腾。在一位共产党人的引荐下,他先加入共青团,次年便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
革命生涯的开端
1926年,范纪曼考入黄埔军校,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。然而风云突变,国共合作破裂后,党组织转入地下。范纪曼奉命回到家乡梁山,在短短半年内建立了中共梁山县委员会并担任书记。他带领农民反抗土豪劣绅,发展党员十余人,使革命火种在当地熊熊燃烧。
展开剩余56%由于活动引起当局注意,范纪曼被迫转移至重庆,后又调往合川筹备武装起义。起义计划受挫后,他回到重庆开展学生运动,在这里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彭雅萝。1929年,这对革命伴侣一同前往上海,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开展地下工作。
四次入狱的生死考验
1930年,因叛徒出卖,范纪曼首次被捕。面对严刑拷打,他坚不吐实,三个月后经亲友营救获释。此后他与组织失去联系,如同孤雁般辗转至北平,考入北平大学。在此期间,他刻苦自学俄语、德语、日语等多国语言,为日后情报工作打下基础。
1932年,为营救同乡、我党重要干部曹策,范纪曼冒险联系军统北平站长陈恭澍。他假身份为掩护,在为陈恭澍翻译情报时,暗中将蒋介石与日本交易的机密文件抄送党组织。这一壮举不仅成功救出曹策,更为我党提供了宝贵情报。半年后因叛徒出卖,范纪曼第二次入狱,经妻子努力才得以释放。
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,范纪曼临危受命,乔装成富商从日军眼皮底下成功转移上海地下党唯一一部电台。1943年,他假意加入军统,继续为党传递情报。1945年日本投降后,他更冒险假扮国民党将军,从监狱救出重要干部杨树田。
传奇人生的最后篇章
解放战争期间,范纪曼深入虎穴,打入国民党情报机关。1949年,他第四次被捕,被判死刑。临刑前夜,这位当过毛人凤上司的特工以惊人智慧成功越狱。上海解放后,他多年党籍问题悬而未决,直到1984年才获正式恢复,党龄从1926年算起。
1990年,85岁的范纪曼在上海安详离世。晚年他将毕生收藏的珍贵书籍、唱片捐赠给上海戏剧学院。这位历经四次入狱、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传奇特工,用一生诠释了对党的忠诚。在没有组织关系的情况下,他依然无怨无悔地为革命事业奋斗,堪称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下一篇:没有了

